2005年3月23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四版:民生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敢把权贵拉下马
丽水市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处处长周科庆的故事
本报记者 汪嘉林 文/摄

  ●“他是一个特别执着的人,是对法律的忠诚令他如此执着。”
  ●“院里给他定的指标是每年办1~2个案子,可他在3年里办了71个案子,而且没有一起错案。”
  ●“他总对别人说,不要辜负家人也不要辜负百姓,可他的双休日基本上是在工作中度过的。”

    2月28日上午,丽水市检察院隆重欢迎了从北京载誉归来的渎职侵权检察处长周科庆同志,他刚刚荣获了全国检察机关“十佳渎职侵权检察处长”,这是丽水市在全国检察系统评比中第一次获此殊荣。
  然而,周科庆也因为这个荣誉而变得更忙了。3月份以来,记者一直试图与他取得联系,可电话那头传来声音总是很让人遗憾,直到3月7日,记者终于得到了当面采访他的机会。当天下午2点,丽水市检察院,周科庆几乎与记者同时踏进了办公室。
    他善于“策反”说情者
  周科庆穿着一件棕色夹克,看得出他很喜欢这件衣服——也许是因为穿得时间长,夹克已经显得有些旧了。在他看来,这类深色且款式简单的衣服很适合他的工作——“走在路上丝毫不会有人注意。”
  “请坐!小刘倒杯水!”然后习惯性地点燃了一支烟……当记者见到这位全国“十佳”处长时,他硬朗的作风给记者留下了颇深的印象。大概是长期从事侦查工作的缘故,他总是能把自己的情绪“遮掩”得很严密。在接受采访的整个过程中,情绪始终没有多大起伏,语气、语调总是保持在了一个比较令人“讨厌”的平静的状态中,看不出半点刚刚载誉归来的兴奋。
  周科庆在反贪战线上干了15年,当工作干得非常顺手时,2002年,一纸调令将他调到了现在的渎职侵权处做了处长。
  “在这个岗位上,碰到了很多以前想不到的怪现象。比如,查处一件案件时,会有很多来说情的人,而且这些人一点都不掩饰,明目张胆地公开承诺可以给院里什么什么好处。”这是周科庆对现在这一行的一点看法。
  丽水检察院宣传处处长钟晓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很多渎职侵权嫌疑人是为了工作而犯的错,这就好像披了一件合理合法的外衣,一旦有人因渎职侵权被查了,该单位就会呼啦啦一下,一大群人跑出来说情,而且都是公开的、理直气壮的。他们甚至会摆出五花八门的理由,来说明犯错的人是出于‘公心’、是可以原谅的。”
  就在去年,丽水所辖某县就出了这么桩事情。某单位领导为本部门积攒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小金库”,虽然“小金库”的作用是为了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但按照法律规定这是不允许的。当周科庆对他进行调查时,“好家伙,一下子来了十几个说情的,有些是那个单位的职工,有些是当地领导”。丽水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叶寿生对当时的情形还记忆犹新:“他们中的一些甚至对周科庆承诺:如果这件案子不再追究,会提供……”
  “这些人真是弄得你哭笑不得。明明是犯了错误,却一定要说他是‘一心为公’。殊不知这样截留下来的钱都是国家的钱、人民的钱;为小部分人谋了福利,却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这种情面我当然不能卖!否则都对不起我们周围的那些老百姓。”周科庆说。
  叶寿生告诉记者,周科庆毕竟在检察系统干了10多年,经验很丰富。他不仅没有吃求情者的那一套,反而给他们上起了法制宣传课。“当时我也在场,周科庆把案件的危害程度和他们说得很清楚:‘渎职侵权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虽然它有可能造福了小群体,但大多数人就……’”钟晓在一边笑着补充道:“还真不知道周处长有这么好的口才。那些说情的人啊,后来好些都成了案件的证人。”
  “办案中来我这儿说情的人非常多,但不管是冠冕堂皇还是见不得人,都是不能接受的,否则我这个渎职侵权处处长不是带头渎职了吗?”周科庆依然一脸正经样儿,向记者说出了这句颇有幽默感的做事原则。
    对法律的忠诚令他如此执着
  “院里给他定的指标是每年办1~2个案子,而他在3年里办了71个案子,而且没有一起错案。要知道,我们国家对渎职侵权案件的查处起步是比较晚的,虽然目前有42条罪名,但在一些具体衡量上还比较模糊,最高检还不断有新的实施细则颁布。周科庆每次都会将新东西输入电脑,然后认真学习,实在搞不清楚时,他还会会同批捕处、公诉处、研究室的同志们共同探讨。”叶寿生说,“是对法律的忠诚令他如此执着。”
  丽水处于山区,林业部门中的渎职情况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滥发砍伐许可证,二是徇私舞弊,对滥砍滥伐熟视无睹。看着大片大片山林被砍伐,原本绿茵茵的山头现在变得光秃秃,“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但这些案子查处起来有一定难度,因为法条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标准,只说‘由于林业部门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危害的视为渎职罪’。”2003年,查处林业部门的系列案时,周科庆他们就遭遇了这一难题。“当时我也没辙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后来还是找研究室的同志商量了一下,这才找到了比较合理的处理办法。”“只要能钻进去,其实要想个办法并不困难——首先是找上一级单位,如果他们能给你一个明确的标准那是最好的,嘿嘿。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其它地区类似案件的处理结果作出一个因地制宜的处理。”这是周科庆摸索出的窍门。
  “别看他说得轻松,其实在这中间要做的工作很多。就拿2003年林业部门的案子来说,周科庆从实地到省里再到其他地区,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就只是为了找到一个定罪的标准。那几个月,周科庆都瘦了好几圈,身上那件外套他跑了多久就有多长时间没有换。”叶寿生副检察长说。
  “呵呵,那不算什么,都是工作嘛……”周科庆话却被钟晓打断了:“嘿嘿,你这个人啊!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平时总是说累,可干起来还是不要命似的。”
  “那怎么办呢?大家都放假,这工作由谁来干啊!不过我觉得,把问题探究得仔细些,少些错案,累一点还是很值得的。毕竟出了个错案,大家都担当不起啊!”周科庆告诉记者,2003年林业部门系列渎职侵权案的查处结果还是挺让人满意的,既没有打乱当地经济建设的秩序,也很好地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林业部门中存在的滥发砍伐许可证和放任滥砍滥伐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干这一行,平时注重学习、积累是很重要的。在反贪岗位上干了15年,突然调到渎职侵权处,完全没有什么经验,也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材料,只有主动和其它部门或单位的同志商量,才能有新的认识。他们都已经说我不精明了,要是我再不努力些、勤奋些,那该怎么办呢?哈哈,真的回家卖红薯啊?”说起这段话,周科庆显得特别诚恳,“其实说到底,我对自己、对兄弟们也没什么更多的要求,只求在办案过程中对得起法律,办过的案子能经得起历史的验证,就一切OK。”
    不辜负家人更不辜负百姓
  丽水全市各级检察系统的渎职侵权处,加起来才只有26人。资金的缺口、人手的不足,给渎职侵权案件调查工作带来的压力着实不小。“干我们这一行很累,一办起案子来就是十天半个月地待在外面,对家庭的照顾很少。也不说什么‘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样的大话了,我要求他们尽量把家庭和工作都妥善安排,不要辜负家人也不要辜负百姓。”今年,处里有个同事正在筹备婚礼时来了件案子,打得他措手不及。“我知道,如果让他选择,他肯定会推迟婚期,先处理好工作。但我觉得结婚也是人生中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国家的事情重要,终身大事也很重要!如果我们能顶得上,没必要硬把他从婚礼的筹办中拖出来。”那次,周科庆让那位同事安心完成终身大事,他自己顶上了。
  叶寿生副检察长向记者讲了一件由周科庆办理的令他印象颇深的案子。
  “我们丽水这边出国风挺盛,但丽水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出国对于一般的丽水人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2002年下半年,也就是周科庆刚上任不久,就接到了群众举报:丽水市公安局和出入境管理处的某些人利用职务之便,为那些迫切想出国但又没有能力出国的人办理假护照。”
  “如果案情属实,这将是一件特别重大的渎职侵权案件。”在充分听取领导及其他同志的意见后,周科庆开始了他整整2个月密不透风式的调查工作。
  这两个月的生活非常艰苦,由于要蹲点获得第一手材料,周科庆往往让其他同志休息,自己却整宿整宿地蹲在外面,家人被晾在了一边。
  在这个过程中,周科庆曾接到“线报”说对方已换了据点,可他就是不信这个邪,认为他们迟早会回来的。经过2个多星期的蹲点,终于发现了极其重要的证据。在后来的诉讼阶段,这份证据有力地证明了那些人的罪行。
  由于调查非常扎实,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整个抓捕、诉讼过程变得相当轻松,公安系统中的害群之马得到了应有的惩治。
  记者在丽水市检察院随机问了几个工作人员,从清洁工到副检察长,只要一说起周科庆,无不竖起大拇指。
  宣传处处长钟晓告诉记者:“你可以去看看我们院的出差单,周处长总是在外面跑得最多的。其实他很喜欢旅游,以前一有空他就会全国各地去看看,可自从当了这个处长后,就再也没有出去玩过,平时的双休日也基本是在工作中度过的。虽然他对此也有些牢骚,但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工作起来就不要命。”
  也许,在家人和百姓的天平上,周科庆还是倾向了后者。